。
油是榨出来了,不过还有一个问题急需解决,那就是包装。
六十年代,塑料还没有普及,造价高昂不说,县城里也没有配套的工厂能够生产,从外地运过来,光是运费就足以让油脂的成本提高一到两成,太不划算。
没办法,秦浩只能采用看似成本更高的玻璃瓶,算下来其实比塑料瓶还要少两分钱。
只是玻璃厂那边生产任务紧,压根就没有产能排给知青工厂,秦浩主动上门找了玻璃厂厂长好几次,酒也喝了好几顿,这货愣是不松口,气得秦浩差点骂娘。
最后还是知青办马主任想了个法子,让秦浩把这批油直接卖给部队后勤,反正他们用量大,也不需要灌装,直接拿塑料纸用木桶封好,送过去就成。
别说,这还真是个办法,秦浩不由眼珠一亮。
马主任嘿嘿一笑:“不过这部队的关系可不好走通,这还得靠你自己。”
对于别人来说,这的确是个难题,但是对于秦浩来说,这就完全不是问题了,当即给秦一鸣打去电话。
秦一鸣对于这个儿子很是骄傲,不说别的,单就知青工厂这件事,全国独一份,他自然身处秦浩的环境,也办不成。
一听秦浩遇的请求,二话没说就同意帮他找找关系。
很快,秦一鸣就找到了之前一个老部下,现在正好就在陕北驻地,在他的引荐下,秦浩带着样品,还有几瓶好酒,总算是把这事给搞定了。
“嗯,这批油质量不错,价钱也便宜,以后就按照这个量,每个月送一批过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对方红着脸,拍着秦浩的肩膀说道。
这对于秦浩来说也算是意外之喜了,这就相当于平白多了一份销量。
知青工厂的情况比较特殊,虽说上头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意见,可毕竟还没有正式纳入计划经济体系,上头估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