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百姓随意渡江,渡河,跑过来吃穷咱们?
这也无所谓。
我们新得了这么多地方。
就算已经安定了一年两年的河东、河北路,人口也没恢复到鼎盛时期。
就更别说大草原上,辽东那些新建的城镇了。
地广人稀,再多的人口都吃得下。
不过,粮食咱们不缺,可安置难民不仅仅需要钱粮。
随之而来的管理,才是大麻烦。
好吧,这些就让海澄的民政部去头疼。
大晋的黄江水军频频刺探北岸是几个意思?
如今,刘志的水军已经改名海军了,规模相当于四个师,十万人。
但留守飞燕城的只有周铿第二师,监管着沁水、黄江丹水河口到大名运河一带好长的水域呢!
第三师管着自大名到幽燕之地的粮草、武器辎重的运输。
还有一部分需要巡视黄江下游。
第一师全部出海了。
明王杨辰钦定了两个海军停泊地,大建造船场。
一个是海河出海口,命名为天津新城。
一个是营州,那里是辽河的入海口,海军舰船沿河而上,几乎能包揽辽东南部守军的大部分后勤辎重的运输。
同时,海军还在鸭绿江入海口搞了个丹东基地,方便巡逻三韩海岸线。
当然,主要还是为了运出长白山的造船巨木,就近送往营口造船场。
海军肯定要大肆扩充,未来至少保证两个军的规模。
但现在,人手捉襟见肘,连黄江都照顾不过来。
新任的第四师师长罗成功怒道。
“军长,晋军要是敢窥视我们河东,揍回去就是了。”
第十四师师长周必达劝道。
“老罗,你急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