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值一提。
朱棣见张安世和胡广不敢接话。
自是清楚,他们对此是有所忌惮的!
若是支持皇帝的主张,则与大明的传统甚至是祖制相悖。
可若是反对,无论是张安世还是胡广,都是这封爵制下的受益者,又怎好反对?
于是,朱棣笑了笑道:“有功即赏,何况此次,小胡卿家可谓是九死一生,朕已查验过他的功考,即便没有这一次的功劳,他往日的功绩,在铁路司中也堪称典范。朕若是对此无动于衷,往后谁还肯似他这般勠力?来···他看向亦失哈。
朱棣素来也是个雷厉风行之人,既然有了决断,也就没有什么好迟疑的。
迎着朱棣的目光,亦失哈忙道:“奴婢在。”
朱棣正色道:“册封胡穆为广信伯,世袭罔替。”
亦失哈道:“喏。”
顿了一下,朱棣接着道:“除此之外,其余死伤之人,也都要从重抚恤。内帑里,也拿出一些银两来!张卿,你们这部堂里,也要叙功,不可因为朕拿出了抚恤银,你们便装傻充愣,各论各的。”
既然朱棣亲自下了结论,张安世自是乐意,只要按照陛下吩咐的做就行了,忙道:“遵旨。”
伯爵虽在大明的爵位之中,属于最低等,可实际上,含金量却是极高,这几乎意味着,胡家的后人,可以世世代代享有荣华富贵了。
在大明,几乎所有伯爵的子弟,几乎都属于禁卫中的骨干,哪怕不成器,也衣食无忧,但凡稍微有一点本领的,其前途就更不必待言了。
至少五军都督府里,那些个位列一品的武臣,几乎都是有爵位的人专属。哪怕是此后,五军都督府形同虚设,可高级别武臣的地位却是可以保障的。
胡广一时之间,已是百感交集。
即便为大学士,所能给子孙们留下的,也不过是一個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