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读书人吗?”
“那是当然了,读了书,就有大好前程,这读书之人当然也就多了,不说其他,ijh。”
朱椿显出几分讶异,道:“许多孩子读书?”
“俺儿子便在小学堂里读书。”这牛倌骄傲地道。
此言一出,船上的人都露出羡慕之色。
几个随着父母来的孩子,蜷缩在船的角落,听到学堂……也不禁迷茫又好奇地抬起眼睛。
刘德生听罢,自是不信的模样,他莞尔道:“你牛倌的儿子,竟也读书?”
“这还能骗你们?”牛倌道:“他还从学里学会了背诗呢……嗯……叫什么来着噢,对啦,越王句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尽……尽锦衣·”
此言一出,惹来大家都笑。
朱椿则是道:“这儿吃不饱吗?”
刘德生竟是瞠目结舌得说不出话来。
朱椿却是笑了笑道:“你的孩子,读书至少有一年了。”
“啊,你竟知道?还真只上了一年的学。”
朱椿心里只觉得好笑,这一句,是李白的诗,不过一般的孩子开蒙,即便会学诗学的应该是较为简单且朗朗上口的诗句。
而这一首李白的《越中览古》,却并非是李白的名篇,也不适合作为启蒙学习。
朱椿虽然不知那所谓的小学堂里,是如何安排课业的,可有些东西,行家只要看一看,就知有没有。
因而他立即判断出,这应该是孩子开蒙之后,又未能熟悉经史之前的读物。
朱椿又道:“你为何送孩子入学读书?”
“这……”牛倌尴尬地道:“俺婆娘在纺织作坊做工,我自个儿也要东奔西跑,孩子不大,留在家里也教人担心,何况……小学堂那边,官府鼓励孩子读书,若是入学,每月可领三十斤米,这虽也不多,缴了学费,其实养这孩子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