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情况来看……一年一部作品,他已经逐渐感觉到吃力了。
人的创作灵感,是有巅峰的。
也是具备“时效性”的。
用轮子自己的话来说,20岁的他随随便便哼一段旋律,都是一首经典。
可是现在呢……
他专辑已经难产两年了。
虽然嘴巴上不认输,说什么“累啦,想休息一下”之类的。可实际上许鑫懂,从他这几张专辑能听的歌越来越少,从他开始用歌探索未来音乐趋势来看……
他的灵感其实已经被消耗到……或许还达不到干涸,但一定也到不能再随意挥霍的层次了。
许鑫也是。
《师父》、《捉妖记》这些,其实也都是去年、前年遇到的好本子。
他之所以能这么快的拿出来,也是因为这些故事在他心里已经打了超过一年以上的腹稿。
一年一部电影,对他而言,也逐渐有了一些吃力感。
不在于技术,而是那种内心的追求。
每部电影,总想带来一点新东西。而新东西……是需要思考,实践,以及在心里经过一轮又一轮试错的。
他发现自己对电影的时间愈发的紧了。
而这种紧,还只是处于现在这个时代的有感而发。
要是再过几年……真迎来了京圈的未来。
虽然大家现在相安无事,可到了那个未来,要是自己一部走错,某部作品失败……天知道这些人会落井下石到什么地步。
而作为西北圈的领军人物。
他在选择“做自己”后,也面临着一个很直观的尴尬情况。
那就是……他的试错成本越来越高了。
可能一步错,真的就步步错。
他不怕自己跌下神坛。
但问题是他身后那些人还没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