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
这部分学生,品行有好有坏,有的确实有读书的本事,也愿意读书,有的则是被父母长辈逼迫着来的。
还有一类人则是府上的先生教导不了,性格实在顽劣,家里的长辈又对其寄予厚望,想着送到明修书院,让更厉害的先生教导一番。
即便是不能改邪归正,也能混到个天子门生的虚名,满足父母长辈的那点虚荣心。
毫无疑问,这部分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品行不端。
对这部分学生,方修的想法很简单,能教便教,不能教便给他们单独寻个地方,让社会教他们做人,免得带坏了书院的风气。
女帝陛下和丞相大人都已经到场。
接下来便是明修书院的第一批先生,在学生和他们的长辈面前亮相。
一共二十多位先生,一部分是成名已久的饱读诗书的学士,一部分是衙门里的官吏。
还有一部分,则是方修从各地请来的,对珍宝斋的“教科书”有一定学习和研究的读书人。
这些读书人,大多数都没有功名。
但凡有一点功名的,都不会愿意浪费时间在这些于科举没有丝毫好处的闲书上!
但是。
他们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确实有着或多或少的了解。
虽然了解的并不透彻,水平也仅仅局限于初中到高中之间,连普通的高中生都未必能够比得上,但教导这些学生,却是绰绰有余。
方修创建明修书院,主要也是为了培养具备现代知识体系的人才,所以才会招募他们做书院的先生。
先生们亮相后。
便有人奉上了极品的宣纸和文房四宝。
武明空先上前题字——明修。
方修后题字——书院。
由此,明修书院正式创办!
先生和学生走入书院。
他们的父母长辈,全都散开。
方修和武明空则是同乘马车,回到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