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重64000克,折算下来每斤相当于640克。
直到元朝以后,一斤又逐步回落到600克以下。
天启三年时,常州吴县的三两砝码实测重109.3克,折算下来每斤相当于582克。
乾隆二十九年,工部营造的五百两砝码,总重18700克,折算下来每斤相当于598.4克。
这个时候,一斤的重量,已经很接近现代市斤了。
至于现代的市斤到底啥时候确定的,要等到晚晴时期,华夏与西方文明大量交流的时候。
1901年第3届国际计量大会规定千克为质量单位以后,华夏也逐步接受了这一计量方式。
因为一千克和一斤大约处于同一水准,所以也俗称为公斤,以和市斤加以区分。
由此可见,华夏不同时期的“一斤”差距是非常大的。
同样的一斤,在秦汉时期只有两百五十克,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却有五百多快六百克。
所以在不清楚这些小细节的时候,很多人在看历史文献的时候,很容易将所有时期的“一斤”都当成500克,然后就会闹出很多笑话。
甚至不少学者,都因为不太清楚不同时期的斤重,导致在计算不同年代的社会发展程度时,都闹出过失误来。
比如同样是斤,汉代人吃两斤主粮,和清代人吃两斤主粮,能一样吗?
显然同样是两斤,但是汉代人吃的更少!
可是如果没注意到斤重不同,就会让一些学者误以为,汉代人吃的也挺好。
当然,这只是打个比方。
海昏侯墓中的制式金饼和马蹄金的重量被测出来后,最重要的影响,还是解决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西汉的一金,到底有多重!
现在知道了,西汉的一金,实际上就是一汉斤,只是用“金”和“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