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把昼夜各分为12时,并且划分一年四季。
之后这种计时方法和原始历法,被传播到欧洲后,一直使用到了十四世纪。
而华夏,那就更早了。
目前发现的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就有“观天”作用的遗址出现,并发现了很原始的日晷设备。
原理其实就是“立竿见影”,靠着太阳的影子,来确定此时的时间。
传说中,黄帝打败蚩尤后统一天下后,便命人制定了历法,被称为黄帝历。
之后的夏朝,就有了第一部专业指导农业的历法出现,也就是最早的夏历。
夏历之后,还有《殷历》、《周历》、《鲁历》、《颛顼历》,被合称为古六历!
其中距今最早的,并且还有具体历法内容记载的,便是《颛顼历》,这是秦始皇一统六国后使用的历法。
不过《颛顼历》并不是秦始皇时期制定的,相传在周末就已经制定出来了,只是后来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又统一了六国历法,规定全国都要用《颛顼历》!
但是《颛顼历》制定的时候,黄河都还在跑大象呢!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汉武帝深感《颛顼历》已经不符合时代了,历法已经不准确了。
于是就再次修订历法。
这才有后世熟悉的1月为正月的《太初历》!
后人熟知的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这些节气,就来源于《太初历》!
当时的《太初历》将一回归年定为365.25日,一朔望月等于29.53日!
并且还首次记录了五星运行的周期,将行星的会合周期测得很准!
如水星为115.87日,比今测值只小0.01日!
采用135个月的交食周期,一周期中太阳通过黄白交点23次,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