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满级考古大师 > 一百五十六章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百五十六章 锦瑟无端五十弦(3 / 4)

法知道,在先秦到秦汉时期,这段中华礼乐文化最巅峰的时候,被贵族列侯,乃至帝王将相们喜爱的“琴瑟和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音乐了。

《周礼·乐器图》记载:“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

周、汉时期的古瑟,考古发掘中多有发现,弦数二十三至二十五弦不等,以二十五弦居多。

通过考古发掘基本可以作证,《周礼·乐器图》的记载是准确的。

自宗周到唐宋,瑟都是一种有二十五弦的弹奏乐器,与只有七弦的古琴不同。

至于为什么李商隐会写下那句经典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是因为汉代有一典故,说瑟原本是有五十弦的。

但是少昊的儿子太帝,在命素女奏五十弦瑟的时候,由于太过悲哀,太帝禁而不能止,所以把她的瑟分为两半成二十五弦瑟。

从此之后,就以“五十弦瑟”来代指悲伤的音乐。

周到西汉时期,在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中,都用瑟伴奏唱歌。

特别是西汉,瑟和琴基本上统治了各种宴会,成为了宴会演奏的主力乐器。

只是很可惜,这把南越国的瑟,木胎已经万全腐朽了,仅存部分漆木残片,和四件完整的铜瑟枘。

枘,柱也。

这玩意是用来固定瑟的瑟弦的。

类比现代西方的小提琴或者吉他,就是琴头缠绕琴弦,固定琴弦的一个配件。

不过瑟枘可不像小提琴吉他那样,就只是一个小小的钮。

这玩意很大。

陈翰拿在手中的铜瑟枘,通体鎏金.呈现博山状。

此瑟枘以卷云纹为座,卷云上山峦矗立,云山之间有龙、熊、狮、野猪等嬉戏于山峦中。

最上还凋刻了一只猴子,蹲在山峰上。

在猴子旁边,还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