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号编钟的正面,一共有两处刻了铭文。
分别是正面钲部,也就是在正面中央位子的20个字。
以及正面的左鼓部,也刻有了30个字。
左鼓部,位于钟面的左下方。
按照华夏传统的从右到左,从上往下读的顺序,陈翰他们先翻译了上面的20个字。
“惟王”“正月”“吉日”“甲午”“左右”“文武”“曾侯”这几个词,都是非常容易就翻译出来的。
前面那些词,在曾经出土的青铜器上大量出现过,毕竟大部分青铜铭文上来都得介绍一下年月日啥的。
“文武”两个字也很好翻译,毕竟这两个字在华夏文明中非常有意义。
不只是因为文王、武王,还因为但凡能铸造青铜器的,那都是贵族。
东西周的贵族都是什么人?都是一群治国的人啊。
那他们在铸造青铜器的时候,刻铭文时肯定要写自己的文治武功,那就会大量提到文、武二字。
“曾侯”就更不用说了,隔壁五公里外的曾侯乙墓里,一大堆带有“曾侯”二字铭文的青铜器。
唯一识读比较困难的,就是“左右”这两个字。
不过有意思的地方也就在这里。
华夏汉字是从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
而大篆也还没有脱离象形文字的范围。
“左右”二字的大篆,“写”出来的样子,就是两个人,手上拿着“工”和“口”,分别看向相反的方向。
其实这两个字还是很常见的,不管是“左”还是“右”,都经常出现在铭文之中。
可是在1号编钟里出现的“左右”二字,却和之前的大篆铭文里的都不一样!
在1号编钟上出现的“左右”二字里,“人”戴上了一个冠。
所以这两个字一开始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