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开局一个明末位面 > 第一百四十一章科学技术的最大绊脚石(八千字大章求订阅)

第一百四十一章科学技术的最大绊脚石(八千字大章求订阅)(7 / 13)

都要做好被炸死的准备。

这还是普通的火铳,但是戚继光部队可是有很多人装备了更加高级的鸟铳(火绳枪),戚继光那时朝廷有人的,当年张居正在位,戚继光可是张居正的左膀右臂,因此给戚家军装备的都是质量过关的鸟铳,这才是戚继光部队强大的原因之一。

而这样的戚家军几乎是不可复制的,当年戚继光就兴高采烈的拿着自己的军备改良计划,以及南方的鸟铳来到河北练军的时候,当地军人可能是被以前的火铳搞出阴影了,直接拒绝使用先进的火铳。

无奈之下,戚继光只能选择带着旧部来到河北充当火器部队的主力,这些没有挨过炸的戚继光嫡系成了唯一一批敢玩鸟铳的,而在戚继光练兵主政的时候,军队满编四万人,其中一万人都是从南方抽调过来的。

不得不说这很讽刺,其实华夏在当时已经完全有可能再进一步,从鸟铳的基础上安装上打火石,进化为燧发枪,如果明朝进化出燧发枪,那对历史绝对有重要意义的。

可是这并不符合当时士大夫阶层的利益,或者说士大夫阶层拒绝任何进步,与社会变更,因为任何变更对这些既得利益集团都是巨大的威胁。

为了稳固他们的利益,他们拒绝任何进步,只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

这就是封建社会的局限性,不要说明朝,其实清朝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清朝发展到清中期,乾隆时期,英国为了庞大的中国市场,就在1792年以为乾隆祝寿为名派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使团出使中国,英国使团当时带了许多当时的科技产品,如天体运行仪,帕克透镜,赫歇尔望远镜,蒸汽机,连发步枪,速射火炮等等,而且随行的还有杰出的学者,工程师,医生,等等七百余人,目的就是让华夏看看科技,可以说这是一次绝好的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如果这次乾隆认真的学习一下西方的技术,说不定就能避免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