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重生大明万岁爷 > 第一百二十六章 手抄、雕版与活字……

第一百二十六章 手抄、雕版与活字……(2 / 4)

事实上,在古代的典籍传承方法上,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只能排在第二、第三。

真正的主流,是手写……

只是,手写也不能是发明啊。明明最为主流,大佬牌面,可怜的,几乎没人想起过……

若是你去明代初期某位官员的书房逛逛,里面有书一千册,拿出来统计下:

这本是手抄本,哦,还是手抄本……

算出来了,手抄本六百册。

雕版印刷本,也还不错,有三百八十册。

至于活字印刷本,只有二十册。

算下比例,活字印刷的书籍,占比只有百分之二,嗯,其中很可能有几本还是自家族谱……

古人都喜欢抄书,即能锻炼书法,还能学习学问,最主要的是,省钱不是。

当然,抄书不省钱的也有例外,那就是明代历史上的《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全书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动员朝臣文士、宿学老儒超出两万一千六百余人。

这本书可谓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手抄本,约三亿七千万字,全部都是人工,一笔一画手写出来的。

朱允炆打造中华书局,直接奔着钱去的,若是选择手写的方式,那猴年马月能赚到钱去?

活字印刷成本低,操作便捷,应该使用活字印刷?

不,成本低,只是隐藏在少量刊印之后的假象,若大规模刊印,活字印刷的成本,未必低。

从工序上来看,活字印刷,每次都需先排版、校对,印好之后,需要将活字归位,看似简单,没什么成本,但是,排版、校对是需要识字的人来干的。

都识字了,谁不希望考科举,会来书坊打工?

就算科举不中,那不是还有书院、私塾,文人都有骨气,怎么滴也不愿意做没品的匠人。

仅招人这一项,便是问题。

招来之后,工钱还不能少,否则人家也是会罢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