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且洪巡抚已经来信,说要来支援我军,我们一旦退了,就把洪巡抚给坑了。”
朱国弼听了有些无奈,让他无视洪承畴直接跑,他没这个胆子啊,而且洪承畴可是要派兵来帮忙的,这个时候撤了,那可就真的不道义了。
“国公啊,可是陛下的意思隐约就是让我军退到淮南啊,这难不成是应天出什么问题了?”朱国弼换了个思路。
朱纯臣也有些担忧应天的局势,但想来应天好歹在江南,局势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于是说道:“如此,我给陛下回一封信,先问问江南情况再说。”
而同时接到崇祯询问的洪承畴,则是严词拒绝撤到淮南乃至江南,他在信中指出淮北尤其是徐州的重要战略意义,并提出了朝廷必须在徐州一线阻拦住大同贼军乃至在此与大同贼军进行一次战略决战的深层意义。
这封信没有什么咬文嚼字,也没什么之乎者也,通篇直白,一目了然。
崇祯看的很明白,内阁的杨嗣昌、施凤来、温体仁也看的很明白,洪承畴的打算就是在淮北拖住大同,甚至哪怕打光十几万人也要在淮北拖住大同,不让其南下。
洪承畴甚至直言,只要能在徐州这个战略要地和大同打一场大规模的战事,无论输赢,未来几年大同都无余力南下,那就能给朝廷争取足够多的时间回旋,起码朝廷可以在南方广招良材,厉兵秣马,不至于被大同顺势南下一路打到应天来。
对洪承畴这个战略思想,温体仁、施凤来和杨嗣昌都非常认可,在他们看来,能用几十万人拖住大同好几年,对大明朝廷和他们个人来说都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对此,崇祯虽然还有些担忧一旦几十万大军在徐州打光了,大同贼子会直接南下,但看自己的内阁阁老们都支持,也就顺势点头通过了。
不管怎么说,洪承畴这个想法总是值得一试的,不能连打都不打就撤到淮南,那大明朝的脸就是真的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