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厂新来的这几个领导都是外面调来的,在轧钢厂都是没有根基的。
都有危机感,都有到了新环境不适应的感觉。
只不过有的人表现的不明显,在工作方式上也选了最稳妥,最和缓的适应方案。
而谷维洁选择的是比较激进的,直接介入到轧钢厂权利斗争中去。
说白了,这次的合并也是杨元松的一记杀招,只不过被谷维洁因势利导给利用上了罢了。
在李学武受伤的那次,杨元松就看出了保卫处的问题。
董文学加李学武,太危险了。
尤其是李学武,一个很难拿的年轻人,这在后来的举报信事件中也得到了证实。
但当时付斌还在,厂谠委一直研究着怎么分化保卫处的这种情况。
厂领导也是没想到李学武那么快就把付斌掀下马了,他们还以为两人还不得来个两败俱伤啊。
到时候厂里用保护年轻人的借口,将李学武从保卫处调离,这样不就能达到分化瓦解保卫处的权利集中难题了么。
但是万万没想到啊,被寄予厚望的付斌倒的太快了。
快到连厂领导找一个接替他的人都没有,并且还拔出萝卜带出泥,钢城又出事儿了。
当时的情况已经乱成一锅粥了,谁还有心思钳制一个年轻人。
而且也已经打压不下来了,当时要是不给李学武这个副处长,那李学武就要把领导层掀下来了。
这不是说笑的,当时李学武要是追着查举报信,追着查付斌的问题,那上面一定会将轧钢厂的领导换几个。
所以在一阵风云过后,李学武坐稳了保卫处,董文学又趁机占住了炼钢厂。
这种局面也是让作为班长的杨元松犯了愁,在他的管理观念里,不能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要平衡,包括保卫处内部的平衡,不能让保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