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8英寸的,自然更好。
“这个没有可能,之前我们找过不少公司,只愿意提供 4英寸的,6英寸的生产线根本就不提……摩托罗拉应该是为了进一步压低成本,提升他们的利润。”
冯元庆叹了口气。
巴统还在呢。
芯片生产线,越先进的越受到禁运。
“那就拿下这条生产线。代价大一点也没事,即使代工,抛开成本,每一部也有超过55%的毛利润,不算低了。”
谢旸并没有觉得成本很高。
能弄到,就够了。
在大陆想要买最先进的芯片生产线的关键设备,很难。
唯一能做的,就是彷制。
彷制的前提,是能搞到芯片生产线不是?
硅圆晶的生产设备根本就不需要升级,关键的是光刻机。
目前最先进的光刻机已经到了250纳米的线宽,甚至,200纳米工艺制程的光刻机也进入了研究中。
还有五年时间,艾斯摩尔就会推出193纳米的光刻机。
5年时间,谢旸的最求也不高,只要能提供350纳米工艺制程的光刻机就好。
“可这套生产线成本太高啊!”
“现在成本高,也不过多几千万。我们需要搞到样品,然后自己研发!要不然,到了后面,如果没有国内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我们关键零部件被卡了脖子……”
说到这里,谢旸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芯片生产线,是重中之重。
742厂跟三星几乎是同一时间引进的芯片生产线,后面三星却发展成为支柱产业,而742厂……
到了180纳米工艺制备的时候,光刻机就会因为技术瓶颈被卡壳。
最后只有艾斯摩尔采用了新的工艺,从而奠定独孤求败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