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大队营以上干部研究上级转发来的关于俄罗斯核潜艇救援的相关资料,一致认为陵港拖001吨位太小,在海上的稳定性不够好,确切地说很难满足救援的需要。”
王司令追问道:“航运学院的实训船可不可以作为母船?”
“实训船其实就是一条商船,吨位不够大,马力也不够,船上更不会有援潜救生所需的各种设备。”
“那怎么办?”
“我们首先需要一艘大功率且大吨位的近海拖轮,尤其吨位,不能低于三千吨。”
秦副市长吓了一跳,惊问道:“有没有搞错,三千马力的拖轮好找,三千吨的拖轮去哪儿找,连滨江港集团都没有,我估计江对岸几个港口也没有。”
内河港口用不着那么大的拖轮。
事实上海港一样用不上。
韩渝连忙道:“如果说拖轮属于特种船只,那三千吨以上的拖轮就属于特种船只中的特种船只,现阶段只有交通部的几个打捞局装备了。”
袁副主任下意识问:“这么说要跟打捞局合作?”
“各位领导,说起来巧了,冯局给我提供了一个信息,说交通部打算在东海建一个救助中心,交通部考虑的也是东海打捞局现有的基地距海边比较远,据说正在给新基地选址。”
看着四位领导若有所思的样子,韩渝笑道:“东海寸土寸金,哪有岸线用来建救助基地。普东海岸线倒是够长,可那边全是滩涂,走到海边想见着海水都很难,去那边建基地相当于要先建一座跨海大桥,要在海里建港口码头,不然救援船无法靠泊。
我觉得东启入海口那一带各方面的条件不错,水够深,离进入长江和黄普江的主副航道相对较近,距东海海轮锚地也不算远。如果交通部把救助基地建在东启,那就意味着我们不但会有一个救援基地,也会有救援所需的母船,并且到时候能协助我们救援的人员都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