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本身。想要模仿出南北朝的丝绢文书,还真不容易。”
他当然知道那是真的,如果是伪作,怎么可能会有那么浓郁的灵气?
"嗯,小张你说的极是。
造假南北朝时期僧璨的手书,也没有那个必要。
并且,古梵文本身就是佶屈聱牙,当代能读出来的都是学术界的大拿。
能书写出来的,更是凤毛麟角。
造假之人若是在古梵文上有此造诣,就是这一手,便能让他盛名在外,不需要继续干造假的事情。"
张爽是从灵气程度做的判断,而燕建伟又刚好在理论上补齐短板。
首先对于丝绢本身的真实性,进行了判断。
但是……
同样的,问题来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丝绢,到了现在已经有1500余年了。
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他是如何保存的如此完好?
戴志国同样问道,“燕老,1500年的东西,能保存的这么好?”
对此,燕建伟肯定的点点头。
“你们之前见过的报道,说什么丝织品在出土之后,瞬间就灰飞烟灭,或者是失去弹性,氧化的不成样子。
那前提是他们是与世隔绝,与外界空气隔绝的状态。
但是,如果本身流传有序,不断的被保养,那么1500年看似时光久远,但是对于丝织品来说,保存那么长时间,真不是问题。
难道你们忘了,在有些古墓当中,人的发丝能保存数千年呢。”
经他这么一解释,三个人就明白过来了。
“看来,这幅丝绢要价值非凡了。”戴安澜开口道。
“是啊,”燕建伟赞成道,“不过,这里边还记载着一段往事,如果所说是真,那么对于丝绢本身和佛家史学来说,都将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