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由于路上耽搁,差不多黄昏时才到老庙。进庙后还未开始布置,门外便闯进两个人来,一个是道士装束,还有一个装束很怪异,看着像是北方的煞魔尊者(也就是后来的萨满教门人,很久之前被中原认为是妖魔邪教)。这两人进门后便各施技艺以尸体相斗,道士先后以朱砂符、金砂符、血符施术,驱动尸体,煞魔尊者则分别用金针、红线金针、血线金针相对。他们所施其实是驱尸的三重境界,朱砂符和金针驱动的为活尸,金砂符和红线金针驱动的为凶尸,而血符和血线金针驱动的则为狂尸。第三重的血符和血线金针注入了施术者本人的心力、血气,其实已经是以施术者的内元真力在相斗,这样的斗法往往是两败俱伤。果不其然,两个时辰之后,老庙屋塌柱倒,庙中棺破尸碎,而那两人也都心力衰竭,已无回转生机。这两人临死时为了不让身怀绝技失传,便都传给了言家的老祖。但是当时两人已在弥留之际,传授不清,言家老祖虽然聪明,记忆力超常,也只记住了道士一项朱砂符的技艺和煞魔尊者金针、血线金针两项技艺,而且每项都尚有遗漏,单独运用不能流畅。后来言家老祖将朱砂符与金针综合运用,这才相互弥补,有了一套绝妙的赶尸技艺。刚才我们所见的尸群,虽然大多是腐尸、焦尸,但动作有力速度快,面相凶狠。这应该是注入了赶尸人的心力、血气。如果推断不错的话,这些尸体头顶所插金针上一定穿有血线,这血线是割破赶尸人左掌命纹,以掌命血染成的。但血线金针的绝妙之处还不在于此,据说至高境界应该是心血驱狂尸。但此技从未在江湖上出现过,估计已然遗失。”
裴盛所说斗尸之技最早出现在商纣时,但很少有人能目睹到斗尸当时的情形,更无人对斗尸场面做下记录。宋人柳修是衙门里的一名记事,专门跟从仵作记录各种验尸结果,后编撰《弄鬼轩笔录》传世。在《弄鬼轩笔录》中有一段旁注文字:“棺尽碎,尸有损,骨肉落却无血迹,疑为以尸相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