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新顺1730 > 终章 九三年(廿五)

终章 九三年(廿五)(7 / 11)

行受地球形状与其余大行星和太阳引力影响下的轨道长期差问题、和航海年历导航下月球轨道计算精度问题所引出的思考》。

相对于数学和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

此时的社会科学,则像是一个婴儿。

或者说,这是一战结束、刘玉跑路之后二三十年的一个世界背景:

数学和理科,已经在开始讨论星云说、三体问题、解决微积分逻辑危机了。

社会科学,才刚刚呱呱坠地,甚至刚开始哭唧几声。

技术制造和应用,则是工匠、手工业者,爆锤专业科学家。从当初的经度法问题上,钟表匠战胜了加利略牛顿欧拉;到纺纱机,没学过理科数学也不懂微积分的工匠搓出来的纺纱机,对社会和整个世界的影响竟似乎暂时看起来比那些都已经在考虑级数收敛性的科学院成员要直接且大得多。

这也是世界背景的一部分。

或者说,这也是此时的一种社会现实。

这种社会现实、社会存在,自然会催生出一种符合这种现状的一些思考,或者说一些在这个时代可能具备“显学”资质的意识。

这个背景是什么意思?

首先:

基础科学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对宇宙都已开始思考、太阳系的行星运动已经基本被理论解释清楚,让很多人普遍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尤其是刘玉搞得一些“先知式的科学结论”,比如生物学、化学这些东西的,更是以一种远超原本历史这个时代的速度发展着。最起码的豌豆故事,历史上要到1900年才开始真正具备影响力;而此时,刘玉不是那个人微言轻的孟德尔,也没有“点背”到遇到《物种起源》这种在基督教世界必然引起轩然大波和大量关注的事对冲导致关注度不够,自然很快全面铺开了影响。

再比如植物生长的化肥问题,以及空气中氮气问题,以及电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