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问题很快出现。
原本,是松苏的纺织业,提供东北所需的棉布,以及蒙古地区所需的交易品。
而对罗刹和蒙古贸易中的大头,茶叶,也是松苏那边控制着。
现在,从京城到汉口的阶段铁路建成、还有前太子在湖北折腾出米禁的改革底子。
而天津周边的煤铁等机械制造业、以及距离市场更近的优势。
以及,李欗上台过程中,一些从龙新贵,这批人可不在松苏,可是住京城的。
于是,那就说了。
既是如此,天津为啥不发展纺织业?为啥还要用福建的茶叶?为啥不直接用湖北的茶叶往蒙古和罗刹走铁路运销?
或者说,以黄河为界,北边的利益,凭啥要让南边那群人占着?
本身李欗上台的过程就不那么传统,既有松苏资本的支持,也有京畿实学军功贵族的支持,自然也有京畿资本集团的支持。
闹腾起来后,只能是手心手背都是肉,从别处找补呗。
锤日本、打印度,找补之后,天津纺织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了——但这个发展,是完全依靠爪哇和印度棉发展起来的。
李欗固然和稀泥,但对于维系一个内部联系密切的贸易的概念,理解的还是到位的。
这是南北之间的争端。
很快,又有别的争端,越来越乱。
一统派认为,废弃漕运之后,京城和江南的联系,只靠海运,固然说海军基地都在渤海,但终究不稳妥。
伴随着黄河夺清河工程的基本完工,朝廷应该修一条从京城到金陵的铁路。
一来,万一海上有什么事,那也方便调兵。
手里有兵,且随时能去,才能做到维系统治。不然的话,说什么都白扯。再说了,陛下你怎么上来的、怎么依靠海军切断经济中心和京城的联系,您心里有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