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土司、酋长,说不定哪天就做大了——是以,在这种事上,自从军改之后,尤其是刘玉以几千人规模而不是以十万人会战为思路的军改之后,那是相当激进的。
于是,从下南洋开始的一系列操作,到现在也是大几十年过去,改革效果显着。
然后,一切也就朝向大顺熟悉的方向而狂奔了。
既是统治方式、税收、土地制度的熟悉。
也是造反、起义、反抗这些东西的熟悉。
历史上,英国在印度的一定地区,按照英国的农业方式对印度的土地所有进行了一些改造。
通过土地确定所有权、农业税、以及土地私有制可以作为商品交易。
其实,也就是相当于弄成了大顺这边传统的地契模式。
然后,英国人就懵了。
因为盘剥、重税等,导致高利贷横行。而高利贷,又带来了土地兼并。同时按照改变后的土地所有制: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借了高利贷,没钱还,那你把你的土地还给债主,不是理所当然的?
于是,在印度大起义前后,大量的贫民土地所有者,既没有钱交税,又没有钱还贷,只能把土地交到放贷者的手里。当起义来临时,贫苦农业群体,纷纷走向反抗殖民者的道路。
并且,在印度大起义前后,就爆发了许多次贫民杀死高利贷者、土地兼并人的情况。
以至于英国的殖民者,有些懵地发现【没有一个阶层,像失地小农一样反抗我们】、【印度小农逐渐由痛恨放贷者、土地兼并者,演化为仇恨英国的统治】……
是的。
英国人当时是有些懵的。
而英国人懵的这种情况,若在大顺看来,这有什么可懵的?
只会觉得:意!好!这个我熟,对此我有丰富的经验。
所以,这其实是个普遍问题,也即老马说的小农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