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种的那些短绒棉,在前机械时代,已经不堪商用了,因为短绒在技术不足的情况下会导致纱线韧性不足,除非用浆洗法这道麻烦工序否则是不可能做宽幅布的。
是以,一战胜利,大顺内部的棉花种植业,就死了。
这也是印度棉纱能够引发大顺内部手工棉布一波发展的原因。
因为大顺在印度……还是老马的那句话,商业资本占据统治优势的地方,必然会表现出一种劫夺制。
办的那些事,若在大顺内部办的话,早叫起义军烧了紫禁城了。
不只是棉花。
历史上,盛宣怀玩过一次生丝投机,最后崩盘的原因,说到底,就一句话:世界上,不是只有中国产生丝。
这个道理放在这里也是一样的。
轻工业的各种原材料,凭借海运优势,先发地区几乎都能拿到,而且价格都很低。
一方面是运输成本。
一方面是种植园和规模化生产的模式。
还有就是殖民地之所以叫殖民地,那是因为殖民者不是去为殖民地人民服务的,而是去劫夺的。
原材料是原材料。
茶叶之类的东西是茶叶。
这不一样。
大顺朝廷可以死死守住茶叶不能外流,任何试图在南洋、锡兰、印度种茶的,抓着就杀。
但是,对于殖民地种棉花、搓生丝、种大米、种香蕉、种油棕、种黄麻等,相当支持且鼓励。
拿三的甜菜疙瘩问题,关于本土种植业和殖民地竞争的时候,该站哪边的问题,在大顺不是个问题。
而拿三的甜菜疙瘩问题里对大工业集中在优势地区的思考,在大顺才是个被大顺这边的人思考的问题。
而这实际上又是一个问题:甜菜疙瘩周围,肯定有榨糖厂,以及榨糖业带动起来的一大堆产业,从而容纳了大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