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新顺1730 > 第二七七章 八字不合(上)

第二七七章 八字不合(上)(4 / 8)

们未必有很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济学知识,但是一些经验还是有的。虽不成体系,却也能料想到一个情况。

巴达维亚,是一个违背自然法则而发展起来的城市。

作为东印度公司的“首都”,这座城市承载了本没资格拥有的繁华。

哪怕是锡兰的肉桂,明明从锡兰起航直接到欧洲,远比绕回巴达维亚再走要近。

但地方和中央的博弈之下,锡兰的肉桂也必须要先到巴达维亚,才能分装前往欧洲。

亦或是明明十七人绅士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对华贸易委员会,但巴达维亚的地方政府依旧硬生生拿到了一些船不能直接回去、必须要在巴达维亚泊靠的条件。

这种违背自然法则的繁华,意味着脆弱。

这些甲必丹、雷珍兰未必懂这里面的道理。但大顺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澳门。

他们目睹了由盛转衰的全程。

从前朝禁海时候垄断对欧贸易的繁华、到现在大顺允许岸上贸易导致出口港北移、如今混成了一个靠走私人口的奴工的城市,这不能不让这些扎根在巴达维亚的上层华人忧心忡忡。

若是朝廷下南洋,旧港宣慰司、或是马六甲,无疑才是最适合的南洋省会。

巴达维亚可能要重蹈澳门之覆辙,逐渐衰落。

这些人在巴达维亚有地产、房产,各种产业也都是和巴达维亚的繁荣息息相关。

即便从这一点上,他们也不希望朝廷的动作,导致南洋出现什么变化。

而这个担忧之外,还有一个比这更可怕的隐忧。

“富光兄,我看朝廷的意思,还是希望南洋一切如前。但依我看,此事却难。自天启元年至今,百余年间,巴达维亚对华人的政策,变了又变。”

“从一开始的‘凡来船,若船上有华人移民者则免税’;到现在的嫌弃人太多是为累赘,百二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