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新顺1730 > 第二四九章 政策亲近

第二四九章 政策亲近(5 / 6)

和义务,干活得花钱雇人,钱谁出?公司和荷兰人血战,是来这为爪哇人民服务来了?

这个改革,算是从“封建劳役”,改到了“免役法”。

问题是从宋的免役法、到明的张居正改革、再到大顺这边的完成了张居正改革,收税雇人干活减轻徭役,这一切能够推行下去的原因,在于朝廷不是一家公司。

朝廷没有股东,不需要看利润报表。

但东印度公司不行,一月份宣布改革、六月份就发现雇人干活还花钱,远不如封建劳役制省钱,于是出了个补丁:“之前关于免除徭役之政策,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但凡政策,只要有“视具体情况而定”的补丁,那就等于没有。

六月份出完补丁,十月份又宣布改革不包括万隆和巴达维亚地区。

因为英国接了荷兰的盘,真正能管到的地方,也就只有万隆和巴达维亚。

剩下的地方还有大量的封建王公,他们也根本管不到,整个改革也就成了一个笑话。

随后,英国人也延续了荷兰的强迫种植制,只是“变了个模样”。

由原来的村社种植,改为个人强迫种植,规定每个分到土地的农民的地租是240磅咖啡。

恢复了强迫劳役制,每个农民每年应该为公司劳作28天。

英国理藩院做了考察报告后,认为在爪哇的土地政策,应该是政府—农民,两层结构,这样利润更大。

而不应该采取政府——地主——农民的三层结构,这种三层结构不利于公司的长久利益。

这就是典型的方向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

因为这么搞,英国人的殖民统治确实比荷兰的包税人中间商高效。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当年就利润翻番,大量的爪哇特色农产品作为地租,成为公司的盈利报表。

公司不向爪哇人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