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钰心道,这特么蛋都要被扯碎了。
觉得齐国公在胡扯的,大有人在。
许多人心想,齐国公纯粹扯淡,真当我们不读书?齐国公根本不懂什么叫王者不治夷狄。
这句话的根源,出自《春秋》,记载了一件事。
隐公二年,与戎会盟于潜地。
这句话重中之重的这个字,在于“会”。
谁都知道,仲尼作春秋,乱臣贼子惧。春秋是“微言大义”,每一个字,都蕴含了天地大道,绝对不会用错字。
在仲尼绝对正确、每个字都有大义的背景之下,这个“会”字,就出了大问题。
诸夏之间可以会,诸夏和夷狄之间不能会。
既然《春秋》每个字都没有错,而且春秋笔法之下,不合礼法的事要被隐去的。
为什么用了“会”这个字,而不隐去呢?
便有人解释道:孔孟相承。《孟子·尽心下》,有这么一句话,孟子讲学,时人曰: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引申为对夷狄的态度,也是来者不拒,往者不追。
后来,苏轼也做此论,说夷狄多么可怕,不打你你就烧高香了,还想着要用中原的礼法去约束要求夷狄?你谴责夷狄没资格“会”,人家夷狄一听,怒了,暴打你一顿,则“其祸大矣”!仲尼深恐这等大祸,所以才用了“会”字。
这也正合孟子之大义:来者不拒,去者不追。
而且,以此论,《春秋》里对夷狄的担忧,不是担忧真正的夷狄。
而是担忧诸如齐国、晋国这些“出于诈力,而参之以仁义”,不是纯种的仁义中国;以及秦国、楚国这些“无耻肆行而不顾,偶尔也有秉持道义的君主”这样的“不纯的夷狄”等等,怕天下诸侯滑向“富国强兵、使用诈力、无耻肆行”的纯夷狄……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