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新顺1730 > 第八十八章 最适合的俄国模式

第八十八章 最适合的俄国模式(2 / 5)

过这些年的了解,他也分清楚了西方此时科学院的几种模式。

整体可以分为三类,英系、法系、德系。

其中,彼得堡的科学院算是继承了莱布尼茨的衣钵,加之此时的俄国上层基本上就是半个德国,所以俄国科学院也算是德系正统。

这里面是有区别的。

英系的,理论上是追求纯粹的科学和世间万物的普遍真理,认清整个世界就要先描绘整个世界。

英国的皇家学会迅速贵族沙龙化,学刊上的内容,千奇百怪:狗膀胱里的石头、奇特的蘑菇、奇怪的石碑文字、各个时代的硬币种类,等等等等,牛顿沉迷于神学之后,几乎就没有什么正经成果了。

法系的,是大臣科尔贝资助的,路易十四同意,也不过是认为艺术、科学,都是王冠的点缀。而艺术和科学都是要花钱的,没钱是没法点缀的,所以投钱资助。

法国的集权制度,也使得科学院迅速凡尔赛贵族化,内部分成不同的品阶,如同公侯伯子男五爵贵族,品阶不同,待遇不同。

既然拿了国家的财政拨款,科尔贝之后的主持者,都会给科学院颁布各种任务,包括如何解决宫廷里赌博成风的问题?如何设计一座好看又华丽的喷水池?偶尔也会接一些诸如编写教科书、航海淡水储存、小麦黑穗病等课题,朝中会拨经费。

而在这些实际问题之外,科学院院士的日常就是沙龙讨论纯粹的科学、理性、法律、政治等等。

德系,和英系、法系都不同,源于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讽刺英法的科学院体系,说他们是“为了研究稀奇古怪的东西,或是去满足单纯的求知欲……”

而莱布尼茨的科学院理念,是认为应该从一开始就应该使得工作和科学得以融合面向利用。

“其目的,是实践和理论的统一。不仅要改善艺术和科学,更应该改变国家和民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