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好处,况且就算唐人善战,可以以一敌五,那也不过五六百人。纵有舰队,若四国各藩集结藩兵,未必不能胜。
城外的消息只说,唐人的伯爵是出于仁义。
这个理由,似乎是唯一可以解释通的,但傻子才会信。怎么可能真有人为了仁义打仗?
若真的是为了仁义,当然可以先假意投降与之谈判,答应农夫的条件,日后可以再反悔就是,只要让唐人离开,这些手无寸铁的农夫不足为虑。
可是,怎么可能是为了仁义二字?可若是别的,又实在解释不通。
到底信还是不信,在炮声中争论了一阵后,伴随着炮声越来越密集、倒塌的石墙越来越多,相信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诸君,我觉得可信。诸君可还记得禁切支丹教后,尚有许多人前赴后继殉教?那些殉教的切支丹教众,又是为了什么?难道不也是为了他们心中的‘仁义’吗?”
“以我观之,这唐人伯爵名刘钰者,多半是个儒家君子,亦如那些殉教的切支丹教徒,只是为心中之仁义。除此之外,我实想不出他为何非要攻下高知城,又蛊惑无知农民。”
有家臣提出了这么一个看法,竟顿时让一些疑惑不解之人茅塞顿开。
仔细一想,又似乎的确真的实在有些道理。
“你是说,这唐人的伯爵,和那些被切支丹教封圣的在我邦殉教的圣徒无二?他是真的信‘仁义’二字?”
提出这个想法的武士点点头,其余人又都想了想,均觉得除此之外,再无理由了。
除了和那些切支丹殉教者一样的疯子,谁会真的为了这么一个奇怪的理由开战?
当年长崎的街上摆上圣象,令人践踏而过,以验是否为切支丹教徒。哪怕明知道拒绝踩踏便死,却还有许多人宁死不踏,甘受火刑。
怎么看这唐人的伯爵都是这等类似人物,无非他不信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