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新顺1730 > 第二八三章 想干实事的官僚也有不少

第二八三章 想干实事的官僚也有不少(4 / 6)

明的皇陵在凤阳,除了要护漕,还要考虑到护陵。这样一来,难免束手束脚,很多手段不能用,只能在小范围内闪转腾挪。”

“本朝祖陵在天保府,这就不需要考虑这些事。护陵、护漕,二者就只剩下了护漕一事。”

“若能解决漕米北运,我等不敢说根绝黄河水患,至少不会有大的祸患。”

技术上的难点,有两千余年的治水经验,可谓此时世界最丰富的。

然而好解决的总是技术问题,难解决的是政治问题,大顺没有保护皇陵不被大水淹没的压力,事实上大顺的祖陵也完全没有被水淹没的风险,若是大顺的祖陵都被大水淹了……

谭甄心想此事倒也的确如此,遂道:“此事,若想解决,不在你我,而在东海。”

“今年试运松江、苏州的漕米,若是今年走的顺利,日后才有治理黄淮的可能。若是今年走的不顺利,只怕是难咯。”

“我也没怎么碰过船,之前要么是在京城,要么是在西南平叛改土归流。若论海上的事,还得问鹰娑伯。”

“他既一直想要废漕改海,能不能走出这第一步,就看他的本事了。”

虽未谋面,对刘钰的本事,谭甄还是相信的,信心满满。

松江这两年添了不少奇奇怪怪的衙门,增加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税赋,可是松江反而越来越繁华,也没人叫着与民争利,亦算是一件奇事了。

这些他所想不到却有效的古怪手段,就是他对刘钰信心的来源。

“治水之事,本是河道总督的职责。本节度使也不宜越俎代庖。不过,便是河道总督,只要漕运的事不解决,也等于是戴着镣铐做事,想来也难。”

“这废漕改海的事,未必能成,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你们便先写出一些章程了。”

“今年若是运米顺利,赶着冬日节度使入京奏事的时候,我也一并递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