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自以为自己想到了一个绝佳的点子,堪称完美,本想着在刘钰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生意头脑”,非是那种迂腐之人。
哪曾想皇帝居然见到了刘钰脸色巨变的场面,不但没有马屁如潮,反而像是要被砍头一样急匆匆反对。
皇帝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琢磨了好半天,觉得自己想的一点没错啊。
这西洋人能来贸易的,就几个东印度公司。
既然如此,为何不和东印度公司直接交流,西洋人能授予垄断权赚钱,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呢?
而且直接和西洋人贸易,获取利润,比收那点关税强多了。
一年少说多出来三四百万两银子的利润,一年多出三四百万两银子,除了移民和改土归流,还能再每年多拨给刘钰一百万两,怎么看刘钰都该兴高采烈才是。
想着刘钰对移民实边的热衷,想着刘钰对兴建海军的狂热和执着,再看看刘钰此时的态度,皇帝有些晕。
好半晌,李淦才道:“卿莫不是听错了?还是觉得朕轻视了海军,应该若能多收三百万两,应全都投入海军?”
刘钰刚才一联想到一口通商,几乎是下意识地反对。现在皇帝追问,他脸色渐渐平复。
要说听完皇帝要一年多投二三百万两给海军,心里一丁点没心动,那是假话。
不用一年多投三百万,就算一年多投一百万,那就是一年三艘主力战列舰。
真要这么搞,不出十年,大顺就可以在南洋齐宣西、葡、荷、英,收回澳门,攻占马六甲……
可再静下心一想,刘钰还是拒绝了。
这一切,源于皇帝的心思。
皇帝想给,就能给;想不给,就可以不给。这么搞,皇帝若是一直锐意进取还行,一旦触及到底线开始保守,那就完了。
“陛下,臣请试举一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