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准部才能维系下去。
这也算是经典的反围剿战术。
北部喀尔喀部战斗力弱,准部又有蒙古的“群众基础”,而且可以直接走内蒙威胁京城。
这是死中求活的战略,只要大顺动了心思、收了喀尔喀,驻军雪山,准部必须死。
想要死中求活,非此不可。攻哈密出河西走廊,一路攻城攻到西安,那不是脑子有问题,那是喝多了。
尤其是皇帝亲征坐镇西边,西北大营的精兵加上京营大军全在,准噶尔部绝对不敢打西路大军的主意。
对冲消耗战,准噶尔不如自杀。
一旦大顺的北路军翻过了阿尔泰山,在准噶尔腹地筑堡推进,把战火烧到内线,都不用大顺出力,哈萨克、叶尔羌等等暂时被压服的部族就会先反。
而且北路的后勤压力极大,喀尔喀新服,前线兵力不足,看起来也就更弱一些。
刘钰想着,西路那边大军云集,又是大顺常年在西北的名将坐镇。
自己名不见经传,准噶尔部唯一能得到的消息,就是刘钰和罗刹打的时候,攻堡有一手。
又把刘钰调去了北线,准噶尔人一琢磨,这肯定是个善于攻城筑城的,无名小卒,野战稀松,不打他打谁?
会攻城,肯定就会守城。
尤其是准部和沙俄在亚梅什湖的堡垒攻防战中吃过亏,刘钰又把罗刹的堡垒轻易攻下,怎么想都会觉得大顺的战略是“北线筑城推进到阿勒泰”,所以才把大顺最能攻城守城的年轻人调过去了。
这种战略欺骗是大顺所没想到的,但现实却是存在的。
刘钰觉得,自己若是处在大策凌敦多布的位置,肯定会这么想。
北路军一旦深入到准噶尔腹地,筑城,时不时出去劫掠一番,准部兵马来了就入城守城,准部肯定吃不消。
所以刘钰认为若自己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