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新顺1730 > 第一六零章 大灾将至和人口买卖

第一六零章 大灾将至和人口买卖(4 / 7)

还要等多久才能修起来,就现在辽东未填满、内蒙亦可垦耕的情况,不会有人主动翻越松辽分水岭的。

这些年天气转暖,松花江这些地方的粮产量逐渐稳定。

然而粮食虽多,却运不出去,此时全国来看,粮价最低的地方就是松花江的那群府兵村社里。

往后等平定了准噶尔,屯垦移民,无需考虑,粮价最低的地方一定是西域诸城。

往年这些边疆府兵都盼着打仗,一方面他们可以有军功,另一方面就是如果在北边打仗,朝廷会选择直接在那买粮,比从后方运粮便宜的多。

上次对俄开战,松花江沿岸就卖了不少粮食,屯了不少银子,这几年多多少少被那些商贩换回去一些,却也剩下不少。

那里有余粮,有牲口,有大片土地,但却缺乏人口。

那里是对人口需求最迫切的地方。人口多,自己就不用亲自耕种,就可以当地主。

与其让灾民在山东河南饿死、死于不可能成功的反抗,还不如想办法把他们弄到松花江、黑龙江去。

沼泽区和三江平原沃土现在肯定是开发不了,但是沿河的河谷暖地已经可以耕种了。

世上没有百年可用的府兵,松花江的府兵该让他们转为民籍、开州县了。

正好那些府兵这些年积攒了不少家底,那里的土地也肥沃,荒地也多,牛马之类的大牲口更是家家都有。

既然这样,不如让他们转型。

一方面提供粮食,另一方面可以驯养马匹,搞关内那种小农经济,既搞不成粮食基地,也养不出好马。

松花江的人口只要达到三五十万,日后滋生,整个北方也就稳固了。

产粮越多,逃荒移民的成本越低,人口增长也就越快。

这样一来,刘钰要出的,就是在丰收年的时候屯一波粮食。

等到灾年的时候,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