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新顺1730 > 第五十章 皇帝的棋子

第五十章 皇帝的棋子(6 / 7)

主持京营更放心,战斗力是排在忠诚和皇位后面的。

那些新贵最好就不要掺和到京城中的事,等百年之后新贵混成了旧贵,再逐渐入京。

不然新贵入京,皇帝必定会选择文官和宦官去分权,否则寝食难安,而前朝教训又让李淦并不想这么干。

可这些老勋贵中的年轻一辈出去历练,也有问题。

老勋贵们执掌京营久矣,在军中不说威信吧,最起码的关系人脉那是盘根错节。

年轻一辈中历练一番后,要是真有几个人才,借着家里之前的关系,威信日高,只怕尾大不掉。

思来想去,李淦觉得想要勋贵掌军,最起码要有两个条件。

一则,旧贵里得有能打的,不能都是废物。

嫡长子继承制保证勋贵不能养蛊,要么期盼着嫡长子里出个能打的,要么就只能从勋贵次子里选出来几个培养一下。但这个培养,只能是皇帝培养,而不能是勋臣自己去培养——恩在皇帝,不在你爹,你爹是不给你爵位的坏爹。

二来……作为皇帝,必须要在军中有足够的威信,让自己这个皇帝不再是个空泛的符号。

以此才能放心让有能力的旧贵子弟掌京营、以新贵在外将边军以制衡。以强力的京营压制边将、又以边将新贵威胁京营旧贵。

这就不必派文官分权、宦官监视。

靠皇帝的威信就足够。

如朱元璋,打出来的,那些勋臣大将,说杀就杀。需要文官制衡、宦官分权吗?

如朱棣,亲征五次,风湿病让他四肢麻痹、甚至上朝还需要仁宗在旁边传话,依旧亲征。为的就是维系皇帝在军中的威望,压住那些战功卓绝之辈。

之后的宣宗,也是要出兵打仗、多次巡边的。

不是所谓的继承祖制,只是因为这是勋臣掌军的体制之下,皇帝必须要做的。否则就干脆杯酒释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