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存储加起来,也接近1750了。
如果算上综合成本,按照目前的出货量,公司的综合利润率仍然是负的,40万台后才能开始盈利!
苇庆凡第一批就愿意分货给渠道商,纯粹就是吸取小米教训,从一开始就跟渠道商打好关系,宁愿自己少赚一点——前世小米手机自然也有利润,也的确不如苹果三星华为,但自然有差价的,与渠道商关系不好,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不是硬件利润低,而是不肯让利。
比如华为mate系列、p系列,假定毛利润3000或更高,给渠道商的出厂价可以比官方价便宜1000,而小米毛利润1000,却都要自己吞掉,继续沿用互联网思维在线下发展小米之家,拒绝给渠道商分利润。
当然了,未必是小米不肯去走供应商,而是产品价格提不上去,利润更低,能分出去的就更低,供应商和店员也都更积极去推利润高的产品——所以才有年年上演的冲高端。
1000块的手机毛利润可能只有100块,2000块的手机毛利润可能有300块,而8000块的手机,毛利润可能超过5000块!
所以才有“品牌溢价”的说法,所以才有底气去给渠道商分利润。
小米高端化不成,又被“发烧”“性价比”压着,利润上不去,自然就更舍不得分出去。
然而,要把小米之家开到第三方供应商的规模,需要多少人力物力?需要多少精力人力去管理?
这未必是小米的模式落后,而可能是太超前……但总之,现实里只有成王败寇,只有结果论,小米成也由此,败也由此。
在互联网思维里,就是端到端打通,拒绝中间商赚差价。
这是小米创业的出发点,苇庆凡借了这个思路,却不准备一直走小米的路,他要半路跳到华为的道路上。
如今要走线下的古诗手机还没做出来,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