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的陶若琳笑吟吟的说道:“大人自然是忙碌的,要忙着平京中米价。”
“平米价?”马睿闻言一愣。
“不错。”昌贤的小脸上写满了不爽:“往日一斗米不过五文钱,如今却攀升至七文不止,京兆府这差事是如何做的。”
“殿下,此事非是京兆府的责任,米面铺子与仓房,都是商贾之事…”马睿微微看了眼楚擎:“即便是平价,也应户部出面才是。”
“推责任是吧。”楚擎斜着眼睛说道:“拿几十年前的老黄历说事呢,特殊时期,户部是对有些民生必需品定价是不错,但是管理京中商铺是归京兆府管的吧。”
来的路上,楚擎了解了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了解过后,楚擎只能给大昌朝三十二个赞了,就这些律法、税法、管理商贾之类的相关规定,就四个字,一团乱麻,稀里糊涂,处处漏洞,啥也不是。
最早的时候,朝廷是不干涉民间商贾商品买卖定价的,可这群商贾总是发国难财,天灾人祸的时候坐地起价,尤其是民生相关的必需品。
朝廷一看这也不行啊,估计也是一拍脑子想出了个办法,户部定价,什么商品卖多少钱,高了就是触犯昌律。
看样子是遏制了商贾的恶性,可实际上户部官员哪里懂什么市场需求和饱和度这种事,你可以要求人家卖多少钱,但是你要求不了人家干不干这个行业。
结果显而易见,商贾一看干这个不挣钱,那就换一个,然后就导致市场缺失了,没人去做,就好比木料,定价很低,没赚头,商贾不干这买卖了,也就导致木料有价无市,反而滋生了很多“走私”行业,类似于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
搞到后来,朝廷一看这主意出的是稀碎,慢慢管的也就宽松了,户部也懒得插手这种事,但是遇到特殊时期,就比如大量流民聚集时,也会象征性的控制一下粮商出粮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