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惊涛骇浪 > 第435章 背后

第435章 背后(2 / 4)

一直想将黄山踢下马去,却每次都在最后关头化险为夷。

有高人深谙其中缘故,原来都在于燕京那边的力量。

执掌十年茅山县,黄山的功绩还是可圈可点。

他首先摘掉了戴在茅山头上二十几年的贫困县帽子,这就被视为他最大的政绩。

虽然他摘帽的决定与时任县长的谢飞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但谢飞最终还是放弃了坚持,同意了他摘帽的决定。

茅山县贫困县摘帽,政绩看起来是光鲜了不少,可对于主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县长谢飞来说,却不亚于一场灾难。

戴着贫困县帽子,政策的倾斜度很高。县里不但不用上缴,还能获得大量的补助。

摘了帽,什么都没有了,每年还得按政策上解财税。

这让腰包里本来就不踏实的谢飞苦不堪言,曾经出现过他亲自找银行贷款发放工资的尴尬局面。

茅山县是个缺少工业的半山区小县,经济基础薄弱,全县最大的收入,来自人们每年外出打工汇回来的存款。

在段焱华的坚持下,茅山县开启土地财政的政策,一度缓解了县财政入不敷出的尴尬境地。

如今,茅山县再次由黄山来执掌,谢飞第一个感觉是绝望。

许一山是一个意外,他的出现,让谢飞似乎看到了一线光明。

洪山镇爆发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时,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全部集中在县委会议室,等待来自一线的报告。

当时,谢飞的一颗心是吊在嗓子眼的,因为他深知洪山镇的防洪堤坝不足以抗击洪峰的冲击。

他是第一个提出疏散群众的人,但被黄山坚决否决掉了。

直到后来听到洪山镇传来的消息,一个叫许一山的副镇长假冒县委县政府的命令,广播疏散撤离全镇居民时,他顿时激动得差点要哭出来。

当时,黄山是发了大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