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将段焱华的名字排在最前面,道:“段局长,我和孙武去就行。”
“能搞定?”
许一山摇了摇头道:“这可能是最好的方案。”
黄山沉吟一会道:“一山,你说说看,我们人去得多,不是显得更重视吗?”
“现在不是需要他重视的时候,相反,是我们不能让他感到太重视。”
黄山一下没转过弯来,愣愣地看着他。
许一山赶紧解释道:“严总来茅山投资,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他想报效乡梓,毕竟他的血脉与我们茅山紧密相连。第二,他投资,肯定是抱着盈利的思想来的。严总看中了我们茅山的资源,说明他有独到的眼光,可是我们茅山要想持续发展,就不能在一边袖手旁观。我们必须要融进去,这样才是双赢的局面。”
“你的意思,还是坚持合股?”黄山担忧地说道:“万一他不肯,项目落不了地,我们的损失可就大了。”
许一山摇摇头道:“严总投资,势在必行。因为除了我们茅山县,再没一个资源比我们更好的地方了。他看中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油茶资源,他看中的是我们有一个巨大的市场。这是致命的诱惑,他不可能放手。”
黄山将信将疑,迟疑道:“我可听说,长宁县一直盯着这个项目。”
“是的,但我想,他们现在已经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何以见得?”
许一山嘿嘿地笑,掩饰着紧张说道:“书记,这一两句话说不清楚。”
黄山坚持多去几个人,他的理由是万一遇到了事,多几个人在一起,每人想一个方法,凑到一起就能省很多事。黄山的理由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许一山坚持最多去三四个人,人去的越少,对严华的压力越大。
他要让严华感到,茅山县并不在乎他的投资。
这是攻心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