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分散,而诸多十人队又因为掳掠的快乐,集结比预想中慢了点。
这样的局面,给工匠们提供了最好的锻炼机会。他们本来就有组织,现在又有了胆色,还有来自大周官兵们的作战技能。
足够了,该有的都有了,还等什么呢?当然是继续厮杀,和蒙古人拼一场大的!
「带着弓的,会射箭的跟我走!其他人按照先前说好的,立即列队!」黑瘦的朱老大喊了几句。
他拄着拐杖,慢慢走在人群里,与杀气腾腾的旁人相比,有些突兀,但所有人替他让开了一条道路。
在场的工匠里头,地位最高的就是他了。去年他带着上千民?去往天津府服役,那可是在大冬天开挖港的辛苦活儿。
但他把所有人全须全尾地带了回来,无一损失。期间有几个军队里的败类闹事,生生把朱老大的两条小腿打断了,也没能占到便宜,反而自家遭到了朝廷整肃。
这份担当和硬气,使得所有人都信服他。虽说他没法下地干活了,可好些人生活中遇到难事,都愿意和他商量。
民?们后来有许多转成了各行业的工匠,他们与东家有了矛盾,也愿意请朱老大出面评个理。
这样的人物,按说会是朝廷的眼中钉一类。但不得不说,大周朝廷的草台班子气息过于明显,不止没盯着他,反而给了他一个头衔,鼓励他出面解释朝廷的政策,代表朝廷斡旋于百姓和豪民之间。
和平的时候如此,战争的时候也如此。随着朱老大的呼喝,数十名手持弓弩的汉子纷纷出列,毫不犹豫地跟着他去了,其他人则呼啦啦地聚集,试图结成小小的方阵。
经历过几天的战斗,他们已经知道,什么样的阵列最适合应对蒙古骑兵了,但他们毕竟不是真正的军人,没办法一边向前,一边改变队列。
有些人试图停下来整队,结果被后头的人推搡,于是暴躁地喝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