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世界。零距离接触那个世界中的人,她为贝多芬的痛苦而痛苦,她为主角《第九交响曲》的诞生而雀跃,她就像那个世界中的观众一样。深深地震撼在那绝世的乐章之中!
什么叫做感同身受?这就是感同身受!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难以用语言来形容,至少宁箐诺所写的文,从来无法给她带来这种感觉!
宁箐诺的文章确实是非常棒的文章。有着最新奇最具创造力的比喻,有着极度飞扬的文采、花团锦簇,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才女所写的好文章。
然而,终究只不过是好文章而已。
她现在所读的吴笛作品,却已经不仅仅是文章了,而是一个世界,里面有最逼真写实的环境,有最鲜活多彩的人物,有最触动人心的事件,它们完全交织在一起。就好像结成了巨大的蛛网,能够网住所有的书虫。
一篇文章,又如何与一个世界比较呢?
直到曾瑜开始读第二遍的时候,终于没有被那文字构造的世界所迷,才能够直接将它当作一篇文章来看待。
然后她福至心灵、有所明悟——原来文字的华丽精美、浑然天成,竟可以达到这样的程度。
她已经生不起批判吴笛这篇文章的勇气了,总觉得无论怎么去批判,都有些鸡蛋里挑骨头的意思,那有什么意义呢?她又不是无脑黑。
不过曾瑜相信,她的同桌。大才女宁箐诺,一定可以更客观地评价这篇文章,甚至找到它的瑕疵。
宁箐诺在得知这个消息时,心中是极为复杂的。甚至神情都有些恍惚,她原本对吴笛在文学领域产生的优越感,已经分崩离析。
之前她总在心里这样想,哪怕吴笛的容貌再美丽、成绩再优秀、家世再出众,那又如何呢?她宁箐诺在文学上的才华,永远比对方要强。而这是她自己通过努力得来的!吴笛能这么风光,有一半都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