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不能政令通行,而负陛下期许。」
「朕自然知道他这是为了立下威望,要不是念在他是朝中派过去的人,朕在封赏的文书中都不会提他一句!」
诸葛亮见此也不在这个话题上多劝,他本就不是要替秦桧说好话,但皇帝当着他的面大骂当朝右相,他总不好装聋作哑,也不能也跟着一块骂,便象征性地劝了一句。
但李乾依旧余怒未消,被挑起了话头却有点停不下来了。
「这蠢材要如何做朕不管,但他怎可拿前线将士的军功做文章?」
李乾冷声道:「在军报上搬弄文墨,当真以为能掩盖真相,瞒过所有人不成?」
这些日子朝中因此事爆发了许多争执,李乾自然不是一无所知。
对于秦桧在军报中的手脚,李乾也是在这几天中察觉出来的。
初看那封军报,其上满是边军的身影,果断断后、诱敌深入、反身搏杀,功勋卓着。
但若是稍稍静下心来回味就能发现,左威卫在其中的功劳肯定也不必边军小,事前的准备,切断后路的时机,以及歼敌时真刀实枪的搏杀……这肯定不只是一句「破桥,断敌之路」就能盖过的。
平心而论,李乾确实不怎么见得上赵匡义,但这时候战功就是战功,越是战乱的时候,就越要竖立起绝对的规矩。
若今日李乾仅凭自己的好恶,就对秦桧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了他扣押左威卫军功的事,这必然就是开了个坏头。
试问若立了功后连应有的奖赏都要打折扣,此后左威卫是否还愿意全心全意为朝廷作战?
其他各路兵将见了左威卫这等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夺下首个大捷的禁军都是这等下场,又是否会打击他们的信心?令他们裹足不前?
所以,就算是他见不上的赵匡义,该有的奖赏也绝对不能少。
此外,最初李乾本想把秦桧的赏格降低一等,比左威卫和边军都要低,以示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