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导演,要处理的事情已经够多了,拍摄镜头,现场把控,演员调度等等,很难避免自己在剪片的时候不受干扰。
所以如果你聘请了剪辑师,在第一次的剪片工作,不要去打扰剪辑师的创作,也许影片将会让你眼前一亮。
然后再去收集反馈意见,和剪辑师沟通交流,把这些宝贵的客观意见融入到影片的修改当中,相信这个片子最终出来绝对不会差。
至于国内的话。
则恰恰相反。
基本上有名气的导演都拥有剪辑权。
这也是陆晨为什么不放心国师他们开拍的原因。
因为他们绝对不会放弃剪辑权!
他们肯定要自己剪。
而自己剪,就会导致上面所说的问题。
当然,这种情况还真说不上好坏。
各有各的利弊。
举个例子。
《双生》
“我觉得最无法理解的是这么巨大的变动,竟然在事前没有征求我的任何意见。”
这是这部电影导演的原话。
在《双生》的后期剪辑过程中,
作为导演,
金振乘没有获得最终剪辑权,没有收到自己应有的劳务报酬,甚至在影片上映后都看不到,自己的片子究竟被剪成了什么样子。
换角、补拍、挤压三年,自行后期,在时局和资本的两重挤压之下,金振乘一开始就丢失了导演的最终剪辑权,这或许是他惟一能够维护作品的机会。
若是再退一步,像其他导演那样愤而放弃署名,那么连追讨自己辛苦钱的机会也要失去。
没人会甘愿放弃自己的作品,但当它已经被涂抹得面目全非之时,这究竟还算不算自己的作品?
这又是一个问题。
因此。
剪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