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
而是因为……中医的诊疗,太过于苛刻了。
什么意思呢?
哪怕是同样一种疾病,都是头晕,而且患者的证型也都一样,但是……能用同样的方子吗?
并不能!
因为体质的不同,症状深浅不同,病机发展的情况也不一样。
这就让陈南在下药的时候,不同性味归经的药物给出的药量也不一样。
说白了……中医,还是一门比较“私人订制”的医学啊。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患者走了过来,65岁的男子,叫张敏阳。
“您好,陈主任。”
陈南点头:“你好。”
说完,他拿起江伟翔写的病例看了起来。
张敏阳,65岁,头晕眼花三年余,十年前查出慢性肝炎,三年前诊断为肝硬化……长期服用恩替卡韦、螺内酯、小柴胡颗粒等药物……
恩替卡韦是抗病毒药物。
而螺内酯则是治疗水肿的。
但是……
小柴胡颗粒也有。
小柴胡作为治疗肝胃不和,病在少阳的中药,的确现在临床用的很多。
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可能在这一方面,确实是有一定的疗效的。
毕竟,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日本的津村顺天堂就捷足先登把汉代张仲景的“小柴胡汤”制作成颗粒制剂,成为了风靡一时的治疗慢性肝炎的药物。
张敏阳精神萎靡不振的,面色枯槁,双目浑浊泛黄。
“哎……”
“陈主任啊,今天来找你,我也是试试中医有什么什么好的办法。”
“我这肝硬化已经好多年了,从慢性肝炎,到肝硬化,身体真的是有些吃不消了。”
“现在每天都是把药当成饭来吃了。”
“哎……”
张敏阳说了一句话,叹了三口气,言语之间满是无奈和绝望。
被一种疾病折磨如此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