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陈医生,别怂! > 第143章:天赋vs经验!

第143章:天赋vs经验!(13 / 22)

不问脉论……很多疾病,这些都是诊断不出来的!”

“你让开一下!”

“我来试试!”

说话间,陶训义便走了过去。

对着男孩说道:“你站直了,然后放松!”

说完之后,陶训义便用平指劲,以食指平对颈横纹有动脉处候之。

这是……

陈南顿时瞪大眼睛。

不在手上,而在脖颈之处。

这是……人迎气口脉!

陈南自然知道这种脉法,但是现在几乎没有人用了,只有那些民间中医偶尔使用。

这是因为!

人迎气口之部位,医家有二说,一说在手部,一说在颈部。

很多道医、藏医、以及民间高手都认为,人迎气口脉即结喉两旁人迎穴处。

所谓左为人迎,右为气口,足阳明胃经穴也,但诊胃时不用它,用其候上下气血盈亏!

食指为天候心肺,中指为人候脾胃,无名指为地候肝肾!

这是一套十分精妙的诊脉方法。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武侠电影里面,有高手看病人伤势的时候,把手置于对方脖子处的原因。

当然了……现代医学在心肺复苏的时候,也要观察颈动脉搏动。

但是,这却不仅仅是颈动脉搏动那么简单。

郑易复看出来了陈南的疑惑,说道:“这种人迎气口脉,现在使用的很少了。”

“正常的人迎气口脉如银丸冲天鱼贯而行!”

“讲究四正,六动!”

“其实……手腕上,也有人迎气口脉。”

“左手关前一分为人迎,右手关前一分为气口!”

“但是,现在一般以寸关尺三关为准。”

“所以,现在的医家,逐渐不去使用人迎气口为主要的脉诊办法了!”

郑易复毕竟是经验老道见多识广的老专家了!

人家见过的市面很多。

但是,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