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义一时惊疑。
“嘿嘿,这怨气之所以谓之为道,是它如烟气聚成一团云朵,而护道人消亡之时,它的余气亦是整体潜入地脉,是为他日重生的重要基础,也容易吸收另生的怨气成团再以入世。
而老僧届时将它细化,引入世间各处不同地脉之中,再使汇聚成道,恐是千年万年之后了,即使一些怨气契合了某个显灵地脉入世,也是不成气候,却是无法使我佛真经大量受毁、流失。
甚至于说,老僧更为希望如此……这些被分化的怨气其力不足,所依附显世降劫之人至多是一些官贵,其危害当是不大,时日一长,应会消失贻尽,或永无再生之力。”
“那怨气隐去……这地水灵气岂不是流向灵穴,泽及应劫帝王气运所在的绿树……?”赵匡义更为惊疑。
“当老僧剥离护道人地魂之时,自会用易气之术将地水灵气引到双龙池中。”
“但这绿树无有地水灵气泽及,必定会枯萎谢去,应劫帝王也会因此殒命……而他毕竟是天命使然应劫之人,难道天道会能不察,感应不到?”
智苦但听赵杜氏所问,笑了一笑,“夫人灼见,是为一言中地。但此中讲究,老僧想是未言明白。
这绿树所在之处是这龙脉灵穴。寻常龙脉之灵穴,若是福泽之人将祖辈遗骸安葬此穴,龙脉显化之时,其人是为帝王登位。
但此地不同,只因怨道占了先机,它亦是为平民心之恨的运道,天道至公,才使绿树占了灵穴。即使有福缘加身之人寻到此处,却也无法取代绿树……只因他们的气运绝无可能与怨道阴阳之气契合。
待与怨道契合的应劫帝王显世,这绿树就成了他的祖灵一般,但并非认了应劫帝王为主……倘若此下护道人先亡,应劫帝王也随之而去,天命只需寻找与这龙脉气象相合之人便可。”
赵匡义心有所感,举目望向那发光的潭水,又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