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又废除了大宁的五军都督府,筹建了枢密院。
他还确定了内阁大臣与枢密使的权责与任职年限,不像以前那样不清不楚。
然后六部被他拆分,扩张成了十三部,另增加了财部,文部,水部,交部,矿部,业部,医部。
其中的文部主掌一切教育贡举之事。
楚希声认为实业与卫生二事也需要重视起来,所以另建了业部与医部。
业部管各地工坊之类的‘实业’,医部则负责医疗卫生。
此外六部中的户部,礼部,工部职能太多,有时候无法兼顾,还是拆分开来,专职专责的好。
这也是为加强内阁的地位权柄。
楚希声预计自己是当不了太久的人皇。
他自己也没有多少时间参与治国。
未来他这个皇帝,其实就是一个象征。
所以他减少对内阁的掣肘,降低各部尚书的地位,方便内阁治政。
不过枢密院直属皇帝,兵部由枢密院辖制。
户部与礼部的一应尚书与侍郎的任命权,也必须捏在皇帝的手里。
内阁有权推荐,却必须由皇帝确定人选。
楚希声知道一国之政,财政,人事与兵权是最紧要的,只要捏紧了这三点,问题就不大。
楚希声自己无心治国,对世俗间的权柄也不在乎。
以前他接手铁旗帮,是为了完成混沌秘仪。
现在建立大律朝,是为了强化十二龙神天守,对抗诸神。
楚希声对一应繁琐的案牍公务,其实厌烦无比。
不过他如果有后代,后代又有治国的雄心壮志,就可凭这一架构轻松的拿到实权。
楚希声还改良了督察院,在督察院里面增加人员,设定了各级御史,且以律法的形式,划定了他们的权限与职司。
不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