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我当捕快那些年 > 第112章 记得带刀

第112章 记得带刀(4 / 7)

至于下面的吃喝玩乐,由这位主事全程陪同,他三月以来,几乎每天都觥筹交错,足足胖了二十斤,变着花样跟使团的人花钱,使团的人跟他称兄道弟,可到了正事儿上,一个个各种推辞,寸步不让,又怎能不让他生气?

赵焕道:“徐主事,注意言辞!我们礼部之人,时时与番邦打交道,代表的是朝廷颜面,说话用词得讲究分寸,以彰显我泱泱大国、礼仪之邦之风气。”

徐主事这才调整语气,简要介绍了与北周谈判三月的情况,岁贡、互市、驻军、战俘,作为归还凤凰岭的四个条件,是从一开始递交国书之时候就提出来的。

对于此事,朝廷早已定了基调,除了驻军一事坚决不能退让,其他的条件都可以谈,毕竟归还凤凰岭之后,北周却驻军此处,名义上是保护北周商人利益,还让大明出钱供养,这算哪门子事?

第二,开放北疆四城为商埠,名义上是为了促进边境贸易,但是所谓的关税最惠待遇,总体来说,还是对北周有利,这个条件,也可以答应,后面收回之后,可以通过调控来控制边贸,这个可以让步。

第三,岁贡一千二百万两白银,这就有些狮子大张口了,大明朝一年税收不过三千多万两,他一开口就要一千二,要去了全年国库收入的三分之一,相当于每三个大明人,就有一个人是为北周打工,如今国库空虚,到处都是花钱的地,又怎么可能答应,本来定下的基调,岁贡在二百万两以内,可以商榷,或者干脆第一年咬牙先答应,等收回凤凰岭,再来个赖账便是。

至于第四条,释放被抓的百名战俘,根本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不关大局,答应他们便是。

一行人商议了半天,到了正午饭点,也没有个主意。太子朱延道,“可否私下里约一下拓跋正使,我跟他见面谈一下?”

赵焕道:“殿下身份特殊,又是奉陛下之命,若是谈崩了,怕是没有回旋的余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