箍住,她也不打算挣扎反抗。这不意味着她甘心情愿任其摆布。她更想在不挣扎不反抗的情况下得出一种结论——看他对待她,与她遭遇过的那个伪善的坏男人,与那个难用好人坏人来说清的司机有什么不同……
赵卫东又说:“既然你那位乔博士吻了你,那么我更有理由吻你!”
说罢,便用自己的嘴向肖冬云的嘴逼抵过去。可怜这三十几年前的高三学生,虽然语文学得不错,成绩与其他几门功课的成绩一样优秀;虽然也每在小说尤其外国小说中读到过“吻”这个字,但对“吻”的理解却是相当教条的。事实上,他以及整整他那一代高中生们,并不是在语文课堂上学到“吻”这个字的。尽管按照“吻”这个字的笔画,无论怎么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也该作为生字学到了。在建国以后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语文课文中,“吻”这个笔画简单的字竟是不曾出现过的。仿佛这是一个讳莫如深的绝不可以公开教学的字,而只能靠学生自己通过课外阅读去认识它。直至高二,“吻”这个字才“名流迟至”般地出现在一篇课文中。但也不是作为一个单字动词出现的。而是组成“口吻”这个双字词出现的。老师在课堂上的解释是——可以理解为语调,但又不同于语调,而指一种特殊人物关系规定前提之下的特殊语气。比如上级与下级说话的语气;将军与士兵说话的语气;尊者与卑者说话的语气;长者与幼者说话的语气等。而学生时代是何等敏感的时代啊!他们既然从小说的情爱描写段落中读到了“吻”这个笔画简单竟不曾在课堂上学过的字,自然便会怀着有新奇发现似的怦怦心情查字典。三十几年前,普遍的学生字典上如此解释“吻”这个仿佛不光彩的字——人与人之间表示爱意的亲密举动,以唇轻触对方的唇或面颊,是西方人之间的一种亲密方式。所以当年的他们,又都单纯地以为,“吻”是与“亲嘴”不同的,是亲密程度次于“亲嘴”的一种方式。
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