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齐侯还不如学桓公‘吃草’呢!
毕竟‘吃草’可没有打猎这么费钱。
齐侯在公宫建座高台,晏子都得给他讽谏两句,而牛山上的寿宫可比高台造价高多了,他又怎么可能赞成呢?
但晏子不赞成不代表齐侯就不能建,毕竟再怎么说,在齐国这一亩三分地上,还是他齐侯杵臼说了算。
至于如何避免正面与晏子产生冲突,那就要讲究操作方法了。
对待这种情况,齐侯通常都选择把生米煮成熟饭。
先找個理由把晏子给支出去,例如派他去国外聘问。
只要晏子不在,国内剩下的那些大夫们,无论是国夏、高张,抑或是田乞、鲍国等人,都不会在这种事上和他过不去。
但相应的,国夏他们也不会坚定站在他这一边,毕竟在齐国,能让晏子客客气气说话的,只有两种人。
第一种,是齐国的国君,或者权势与国君差不多的人。
第二种,则是齐国的民众。
至于齐国的卿大夫们,那向来是晏子的重点打击对象。
而且晏子骂人还有个特点,那就是从不在背后说闲话。
晏子要骂,那一定是当面骂,不止当着你的面,最重要的是他还喜欢挑齐侯也在场的时候开团。
偏偏他骂的还条理清晰,逻辑俨然,再加上他又是道德楷模,全身上下找不出什么黑点。
所以大伙挨了骂,也只能硬受着,敢顶晏子一句,那就等着被国人戳脊梁骨吧。
最重要的是,齐侯对晏子的尊重程度堪比桓公尊重管仲。
情况摆在这里,其他大夫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开罪晏子?
齐侯人还没到寿宫,已经开始担心待会儿晏子会怎么评价他盖离宫的操作了。
常年伴在齐侯左右的裔款瞧破了他的心思,于是便开口询问道:“君上是在担心不知道一会儿如何面对晏子吗?”
齐侯一听这话,立马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