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鼻子也太灵了吧?
再让你多闻几次,是不是就连配方都得被闻出来?
春秋时期人们常吃的肉醢,其实就是酱油的最早期形态。
肉醢的制作工艺很简单,说白了就是把肉碾碎,然后再加入酒曲和盐,放在太阳底下发酵两周。
这样做出来的肉醢,会散发出一种超乎寻常的鲜味。
而这种造成这种鲜味的物质,在后世通常被称为谷氨酸钠,它还有个通俗易懂的小名——味精。
但用鲜肉来发酵谷氨酸钠,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也不算太高。
肉醢的鲜美程度,又怎么能与宰予精研的酱油相提并论呢?
以齐侯的过往性格来看,吃喝玩乐无一不通,不让他接触到酱油也便罢了,一旦让他品尝过如此美味,那还不得顿顿来二斤酱油下饭?
有了齐侯做表率,齐国的士大夫们肯定也会跟着效仿,齐国的民众自然也得跟着尝尝鲜。
这样一来,菟裘酱油还用愁销路吗?
------题外话------
当你向读者求票时,读者也在等你更新。
——节选自《宰予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