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暗赞一句。
真不愧是两个经商奇才。
一眼就看破了这套思路的弊端。
在人均生产力低下的春秋时期,大国一味地强调商业发展,的确是取死之道。
但他既然提出这个想法,自然就不是给大国所准备的。
可不要忘了,他宰子的封地菟裘旁边,就有两个规模合适的国家可以进行实践。
一个是黄帝后裔建立的铸国,一个是大禹后裔建立的杞国。
宰予自从知道要到菟裘就任以后,一早就在图书馆把这俩国家的老底翻了个干净。
杞国境内出产生铁、煤炭还有磷矿(燧石)。
而铸国就更妙了,那里不止有铁、煤,甚至还有大量铜矿和诸夏少有的天然硫磺矿,甚至还有岩盐。
铁煤铜的作用不言而喻。
而有了硫磺和磷矿,简单煅烧后,就可以用来做磷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至于岩盐,埋藏的深度在百米左右,虽然这个深度现阶段暂时无法触及,但也不是完全不能幻想,如果找准了位置,努努力还是有点机会了。
铸国与杞国的國力本就弱小,如果略施小計,用大肆收购这些矿产的方式,逐渐掌握住他们國内的经济命脉
那以后,宰子说什么,那还不得就是什么吗?
夫子反对无义战争,那就尽量不打仗,毕竟万一打起来,可是得死上不少人的。
菟裘的民众,那都是宰予的心肝宝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
为了菟裘的人口增长,他可是操碎了心,怎么能把人拿出去打仗送死呢?
这不合乎周公的原版周礼,也不合乎夫子的改良版周礼,更不符合宰予的新时代特色周礼
宰予一想到这些事,就忍不住连声发笑。
子贡望着他这副模样,禁不住哆嗦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