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在生产制造现场干活的大约两、三百人的样子。
生产制造现场可以看到一些毛坯,或者是正在加工的零件,只要一看这些东西,林峰就能一眼认出来。
没有人去关注林峰,以为这是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或者是普通的管理人员。
这样也好,林峰在车间内边走,边查看。
有时候会在某一台机床边停留一会儿,看一看工人师傅加工零件的情况,甚至有时候还会看一看零件的加工质量,或者各尺寸的实测数据等等。
看了一会儿之后,林峰突然停住了。
这是一台普通卧式车床,操作车床的是一位四、五十岁的车工,正在对一批零件毛坯进行粗加工。
毛坯粗加工有一个特点,金属材料去除量大,对加工精度要求不高,某一些尺寸的公差甚至可以达到±0.5,且还为下工序留有几个米的加工余量。
这样的粗加工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是一名稍微有一点经验的普通车工都能胜任。
这样没有技术含量的工序,林峰为什么停了下来呢。
因为看到了匪夷所思的一幕。
这位工人加工完零件之后,居然不是用游标卡尺去检查加工完的尺寸是否合格,而是用一块抹布先量一量旁边已经加工好的一个零件,然后再对比一下车床上刚加工完的这个零件,觉得差不多,然后将这个零件从机床上拆卸下来。
看到这里,林峰觉得自己三观都颠覆了,居然还有这样的人,且这样的人还进了自己的公司。
忍无可忍。
林峰向前几步,一脸正色的道,“这位师傅,你的卡尺呢,怎么用抹布代替卡尺去测量零件。”
“哦,我的卡尺被老刘临时借走了,我懒得过去拿,就用抹布测量一下。”
“这样是不行的,必须用卡尺!”
这位车工一脸的不以为然,“没事,这是粗加工,大概比一下就可以了,后面还要加